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张宇星:城市日常是建立新城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1-10-01 15:01
水晶品牌 电影票房排行榜 日剧收视率 超跌股排行榜 好看的bl动漫h 全球保险公司排名 隋唐英雄排名 魔兽世界战士幻化

张宇星提出一种更关注城市生活空间的“日常更新”策略。据他介绍,与此前城市更新更多与空间改变对应不同的是,日常更新面对的是日常生活,生活不仅包括物质、时间,还包括人的每一天的生活状态,甚至连每个人的行为本身也是日常更新所要面对的。

在他看来,通过种种去伪存真的价值转化过程,才能建构区别于之前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日常更新不是对上一轮大规模建设的修补,而是建立新城市模型的机会。”

张宇星认为,日常更新是永远不断,可能是一个以百年为单位的持久过程。因此,长期迭代是必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迭代,城市更新才能有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

甚至更小的利益诉求都应被考虑在内。在寻求更新项目各方利益平衡时,张宇星经常会听到一些利益诉求被认为过于“现实”,不过是“蝇头小利”。“追逐蝇头小利有什么错呢?”张宇星反问,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来说,把每一天实实在在过好,就是最恰当的生活方式,宏观价值由一个一个小的利益慢慢积累的,日常更新应当给老百姓带来蝇头小利。

日常更新常常是从一个小的地点开始。但改变合理且正向,符合一整套逻辑,它就会如一条鲶鱼一般,迅速对周边产生辐射效应。这也意味着,一个很长的更新旅途即将开始。

“概念化空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化、单一化,没有多样性。城市更新如果走到老的路上,就会失去生命力。”张宇星指出,日常更新的目的正在于创造多样化,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创造一种长期的机制。

借鉴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张宇星认为,城市生活是地方化生活和全球化生活的拼合体。如果说别墅区代表了一种承载全球化生活的标准化“概念空间”,那么,城中村就是一种地方化的生活空间。随着全球化空间生产方式全方位介入城市建构,生活空间被无限压缩,在诸如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甚至可能已不复存在。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比如,对于城市更新中常常遇到的违章搭建问题,张宇星指出,现代建筑和现代城市完全可以支撑局部搭建行为,关键是设计出某种“合法搭建”程序和流程,改变游戏规则,让更多人获得营造的权利。

白石洲的命运,暴露出中国城市存在的风险。在张宇星看来,要警惕运动式的城市更新,“这种统一的组织,看起来很快,背后其实跟此前大规模城市大拆大建式发展没什么区别。”他说,“只是换了一个词,以前叫‘增长’、‘发展’和‘开发’,现在叫‘更新’,这样的城市更新没有任何意义。”

他举例说到,湖州的未来峰前场项目,正是通过本身成为打卡点,带来巨大流量后,进一步转化为增量和存量。

城市更新的“去伪存真”

当视角从城市整体转向每个细枝末节,日常更新就开始了。从这个角度出发,推动观念的转变,正是日常更新最关键的一步。

“在更新改造实践中,常常会面对老百姓对合法性合理性的质疑。”张宇星分析,城市的整体经济成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感受,相反,便利和便宜才是普通人生活的最高线和最低线。因此,更新的高技术并不在于酷炫的科技,而在于满足便利和便宜融合的策略,便利和便宜本质上能赋予人们最基础性的安全感和尊严感。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体现每个个体利益的“平等”。

视角转换后,改变也不再只能体现在大面积的拆除和建设。或许只是新种植一棵树、新放置一个垃圾桶,可能是打造一处街角小花园,新开一家街角小店,甚至只是艺术家的新涂鸦……在张宇星看来,改造的动作可以很小,一点点就能传递价值,但最核心在于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日常生活主体是多元的,更多是小的主体。日常更新天生关心小的时空和单元,每个个人、个体户、商户,他们是日常生活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自己改变的同时、自己也能享受到。这种自下而上的生长过程是重要的。”张宇星分析,“而共同缔造的过程,体现在细枝末节上,正是体现在一些最微小的权利。”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