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的建筑设计哲学(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06-21 12:11
trouble maker 内在美 如果这样能使你快乐 魔物娘的相伴日常 death note 金梓 i want you

站酷网:这次,我们非常荣幸能采访到隈研吾老师。非常荣幸有机会向您提问。老师曾在书中描述过以里斯本地震为契机,近代科学与工业革命后建筑界风格就变成了钢筋水泥。很长一段时间建筑物一直保持着“结实且巨大”的样子。那么现在建筑界还是持续这种设计偏好么?有没有发生变化?现在的设计动向又是什么?

(站酷专访记者与隈研吾老师一对一访谈)

当然隈研吾先生的思索也不仅仅止步于此。

站酷网:老师在书中也曾说过“自己的存在虽弱小,但会在庞大的世界中找寻柔和与之接合的方式”那么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接合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在老师的设计概念中体现的?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的内部结构(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通过直面隈研吾,我们了解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对建筑的审美已经不局限于视觉与功能,而是更加追求“温度”。建筑不仅是冰冷的水泥巨人,它理应拥有鲜活的生命。这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民众诉求。

日本,东京,Daiwa-ubiquitous学术研究楼,2014(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隈研吾先生在活动现场

当然,这个材料不一定要是铝合金,我们更看重的是他成品的图案以及光线穿透它后,达到的一种光影效果。”

隈研吾先生说到“关于内部结构呢,一般来说我们能在传统建筑物中看到改建筑物的组合,运用成一种装饰性的结构,但我想尝试一下,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而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种支撑体来实现是不是有可能实现,我做了这样一种尝试。

织部茶室的外部结构(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日本,东京“浅草文化观光中心”,2012(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隈研吾:比起以前来说,我觉得现在理解我设计理念的中方投资人显著增多了。也许是因为我写过的很多书在中国被翻译成中文,大家读后,了解了我的所思所想。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有很多中方投资人是在了解我的思想后,才委托了我在华的工作的。这与我最初开始在华工作的情况有天壤之别。所以,我认为,现在中方投资人都是在理解我的设计理念后,才委托于我的。

站酷网:老师也曾在书中写道过“我之所以对‘小型建筑’感兴趣可能也有一种‘预知’的成分在里面。我很讨厌运用钢筋水泥制作的‘理性而强大的大型建筑物’,那么对于老师来说,理想的建筑物是什么呢?

我们这样期望也这样相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中国会持续涌现出一批批对建筑有着自己独立思考与情感的新生代建筑设计师。

北京利星行项目效果图(图源:主办方)

隈研吾:最近我在研究碳纤维材料在建筑物中的使用。虽然它是铁的7倍强,但从元素的角度来说,碳纤维材料还是碳类一组。所以人接触到也不会觉得冰冷,是一种即“强大”又“温柔”的材料,日后我会把它使用在各种建筑物中。

法国,巴黎杜伊勒里公园,Yure, 2015(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隈研吾:对于我来说,理想的建筑物即是能治愈人的建筑物。设计师在建筑物上赋予太多设计者本人的设计理念,反而会使建筑物之中的人感到疲惫。在我看来这种建筑物是不合格的。

日本,九州福岡县太宰府市宰府星巴克,2011(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还有,法国巴黎的“Yure”(2015)在巴黎的杜伊勒里公园(Tuileries)中建造的临时性建筑物。树枝般纤细的木材(9cm×18cmの断面)随意组合,既像云又像树,意识流派的地标建筑物。在巴黎这座多用石材的厚重而凝重的城市中,好似生物体般吞吐生息。

视觉设计:海边的卡夫卡

再者如,日本神奈川的昆虫供养塔-“虫塚”(「虫塚」2015)建筑本身身处镰仓的禅宗寺庙建长寺(1253年建造)内。建筑物占地57平方米,是一座突破了以往手法的透明式纪念碑。说起纪念碑,在建筑传统中一直是运用石材和青铜等笨重材料来制作。而在即是解剖学者又是昆虫搜集家的养老孟司(養老孟司)先生的建议下,隈研吾老师以虫笼为印象设计了不锈钢网制成的纪念碑。40個螺旋上升状的小个体反复堆叠,再现了虫群一飞冲天的样态。

北京,前门,隈研吾事务所,铝合金网状结构壁面2016(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对于老旧失修的前门危房,没有拆除,开发运用新材料,以巧补拙,以新止损。对参观过实物的人来说,也许会像当初丹下健三震撼到隈研吾那样,被他而震撼到。

隈研吾:举例来说,因为地板会直接接触到人脚部肌肤,所以我一直对建筑物地板方面的设计很用心。实际上,脚是直接接触到建筑物的地板的,对于脚来说,好的地板会产生一种按摩一般的效果。所以在一个建筑物的众多组织结构中,墙壁也好地板也好,我个人最重视的就是地面,因为它直接接触到人体,能把人治愈。所以我会特别留心。

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之“竹屋”,2002(图片来自:隈研吾事务所官网)

比如说,这次【小/大展览】中出现的坐落于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生院-信息学院“Daiwa-ubiquitous学术研究楼”(2014)该楼打破了教学楼一贯采用混凝土,金属,石材等硬性材质的传统,转而采用木材和泥土木等与人亲合力度较高的材料来建筑教学楼。由自然素材(木材,泥土)制作而成的木板层层叠叠,覆盖在建筑物表层,仿佛生物体的鳞片一般,摇曳生姿。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