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如何改变一个国家?又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力?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1-08-27 16:58
好书推荐排行榜 越野车排行榜 淘宝女装排行榜 江苏大学排名 日剧排行榜 最喜欢的英文 美剧排行榜前十名 好看的韩国电视剧 青春校园剧电视剧大全

澎湃号·湃客

去APP听

建筑如何改变一个国家?又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力?

叶克飞打开APP关注

专栏作家,畅销书作者

2021-08-27 16:46

在《哥特复兴:论趣味的变迁》的后记中,克拉克写道: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哥特复兴。它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新建的和修复的教堂遍布英国乡村;哥特式银行和百货店,哥特式旅店和保险公司充斥大小城镇;各种各样的哥特风格无处不在,从市政厅到贫民窟里的酒吧……没有任何一条英国主街不受到复兴式的光顾。郊区的改变也同样显著:那股反叛古典形式的冲动,那股从中世纪建起一个新的理想世界的冲动,至今仍半心半意地呈现在成千上万间死气沉沉的带山墙的郊区住宅中。”
18世纪末的英国,一批兼具宗教性与世俗性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突然拔地而起,几乎像树林和草垛一样遍布各地,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这就是建筑史上的哥特复兴。但这些建筑一度得不到艺术史家的只言片语,而民众只是将其视为国之不幸,像忍耐糟糕的天气一样接受它们。
有趣的是,肯尼斯克拉克撰写《哥特复兴》,初衷也是想讽刺它。可是,当他阅读过沃波尔、普金和罗斯金,研究过巴特菲尔德、斯特里特和伯吉斯后,却成为哥特复兴的拥趸,认为“ 哥特复兴的丰碑值得研究”。

书名:《哥特复兴:论趣味的变迁》
作者:[英]肯尼斯·克拉克
译者:刘健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定价:68元
1903年出生的肯尼斯·克拉克,是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史家之一,也是作家、策展人和纪录片主持人。27岁时,他便已担任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馆长,30岁时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
二战期间,克拉克主持了战时艺术家计划,保障了艺术收藏品的安全。二战结束后,他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教授。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克拉克创作了多部艺术类电视纪录片并担当主持人。60年代,他花费三年时间,访问11个国家,拍摄130处地方,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艺术的大型彩色电视纪录片《文明》,该片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也因此享誉世界。1983年,克拉克在英国辞世。
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克拉克,年幼时就开始接触艺术,也坚信任何人都有接近伟大艺术的能力。詹姆斯·斯托顿曾在《克拉克传》中写道,克拉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人:一位喜欢行动的作家,一位成了艺术普及者的学者,一位住在城堡里的社会主义者,一个鄙视体制的委员会成员,一个傲慢的自我反对者。
1928年出版的《哥特复兴》,经历多次再版,被誉为趣味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克拉克试图通过建筑形式来探索一个时代的理想与精神动力。

哥特式是人们所熟知的建筑风格,在那个动荡时代,来自北方野蛮民族的它充满神秘感,也被赋予了极其崇高的情感,对光与色彩有着形而上的思考,信仰与灵魂借助高耸建筑,尽量靠近天空。在文艺复兴时代,它一度被藐视。
“哥特复兴”也充满争议,人们甚至批评哥特式“几乎没有创造什么不使人眼睛感到痛苦的东西”。克拉克最初也这样认为,但沉迷于“如画”美的他,很快就体会到哥特式建筑的宗教内涵。
在处女作《哥特复兴》之后的著作中,克拉克将“如画”理念诠释地更为深入。比如他对风景画的历史梳理,便埋着一条英国风景美学的时代隐线,即英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当然,克拉克最注重的仍然是人文精神,在他看来:
“在风景画达到自身的目的之前,它必须适应一种理想观念,自文艺复兴之后的三百年间,每个讨论艺术的艺术家和作家都会认同这样的理想观念……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风景都渴望进入更高一级的绘画类型,能说明一个主题,包括宗教的、历史的或富有诗意的。”
对于18世纪的哥特复兴,他的理解方式是一致的。在他看来,哥特野蛮多变的精神元素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推崇的人性桎梏形成对立,这也是普金、斯科特、罗斯金等人推动哥特复兴的根本原因,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审美品味,强调的是自由、多样性、生命力和超自然。
所以,克拉克所讲述的并不仅仅是建筑,而是文艺。在他笔下,“哥特复兴”的路径是以文学为起点的,通过文学发掘与辨别哥特式趣味,再回到建筑中,投射个人的情感。也正因为这样,与哥特建筑最为“匹配”的是恐怖浪漫文学。英国存留的中世纪哥特式废墟,作为直接景观,成为无数小说的载体。斯宾塞和弥尔顿这两位诗人更是为“哥特复兴”奠定了基础。
当然,文学和其他领域的合力,也让哥特复兴不同于传统的哥特式。比如克拉克在书中写到的沃波尔。在他看来,沃波尔将自己私人宅邸的建造趣味强调为哥特复兴,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反而让哥特式走向贵族化。与此同时,当哥特风格在私人宅邸运用时,作为公共场所的教堂反倒被要求简洁实用。这一点,恰恰与旧时哥特建筑以高耸入云、细节繁复来体现宗教威严感的做法相反。
克拉克写道,“哥特复兴”其实是一种非建筑专业标准的流行,它属于那些不考虑专业,只在意人类价值的中产阶级。也正因此,“哥特复兴”时期的建筑,并不像旧日那般阴郁,即使是人们对哥特式废墟的恐怖文学式渲染,本质也是克拉克强调的“如画”感——在《风景入画》一书中,他同样强调了这一点。
当然,这也导致了所谓的“哥特复兴”变成一种误读,本质上是时人自己的艺术理解,然后冠以“哥特”之名。
当然,克拉克并不反对这种倾向,他反对的恰恰是规则。
他阐释了奥古斯特·普金的观点,后者曾经写道:
“建筑的历史就是世界的历史。”
同时认为好的建筑取决于社会条件和建筑师的信念。
在普金看来,中世纪生活是好生活的唯一典范,只有当那个时代的虔诚和公益精神被重新建立起来,才能真正恢复哥特风格。所以,在他的思想体系中,道德与建筑被联系在了一起。尤其是教堂建筑:
“生活和思想的神圣,各个级别的工友都必须具备……因为他们在装饰神圣的住所,用他神圣的手,在世上不得玷污。”
而这恰恰是“哥特复兴”最终失败的原因,因为原本是以趣味为基础的建筑风潮,却被规则所约束。
不过即使如此,“哥特复兴”仍然改变了一个国家。在崇信实用主义的英国,一部分人重拾理想与激情,试图与信仰再次握手。
图片均来自网络
原标题:《建筑如何改变一个国家?又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力?》
阅读原文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