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路桥专家的公路爱情故事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6-29 12:03
漂亮女优 起点小说排行榜 淘宝网减肥产品 2d网络游戏 2020新剧上映时间表 2020AV明星人气排行榜 最贵的烟

“她是我生活中的好伴侣,事业上的好帮手。我的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周昌栋在电话中说,老伴给了他一个温暖而稳定的家,让他可以心无旁骛的为宜昌路桥建设事业做奉献。

QQ图片20200628093314

婚后,他们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因周昌栋长期在外面,难以顾到家,即使回家了也少有时间陪伴爱人和孩子。在机关工作的周念宁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在那些聚少离多的日子,她不仅要忙自己的工作,还把家里家外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周念宁说:“其实那时候过得很辛苦,因为怕他工作分心,哪怕我病了或者父母病了都是一个人扛着。”

集训过后,周念宁分配在机修连,专门维修公路建设中送材料的大卡车,她是为数不多的女修理工。“干起活来,跟男人没啥区别。”周念宁说,从学徒到出师,她在机修连工作了10年,后来调到总段机关。

QQ图片20200628093005

他们真正的交往是从书信开始的。1972年10月,周昌栋被选派到省公路学校读书,“他经常给我写信,虽然是工科男,写得还是很有文采的。”周念宁说,信中多数是讲工作和学习的事,尽管她很少回信,但每个月都能收到他的来信,感觉到了他对自己有好感。读书回来后,周昌栋经常出差,或在野外勘测一呆就几个月,写信却没中断过,“那时候他行踪不定,到现在我还保存着一封没寄出去的信呢!”“没人给我们做介绍,属于自由恋爱,他也没说过‘我爱你’这些话。”周念宁说,因为彼此倾心,结婚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1968年,15岁的周念宁初中毕业,被安排下乡到长阳贺家坪区贺家坪公社插队当知青。52年前下乡的那天的情景,周念宁至今记忆犹新,且心有余悸。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通讯员杨金波实习生肖宇昕

他俩因公路相识,彼此倾心,牵手就是一辈子。他们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侣,又是事业上的好帮手。而今均已退休,他仍在路桥事业上发挥余热。

公路伉俪:在至喜长江大桥建设中。﹙受访者提供﹚

而分配在工程连的周昌栋,更多的时间是在野外从事勘测等工作,回到单位就呆在办公室做设计。“每次从工地回来,他会来机修连找同一批进来的工友们玩。我和他就像老朋友一样,关系非常好。”周念宁说,虽然工种不同,但同在一个大院里工作,只要他没去野外勘测就能天天见面。周昌栋喜欢打篮球,是公路系统篮球队队员,经常参加与其他单位进行的友谊赛,“他除了喜欢运动外,还特别爱学习。”让周念宁对他多了份好感。

6月16日,约定采访周念宁夫妻的,但老伴周昌栋爽约了。“他好忙,一大早就去工地了。”67岁的周念宁说,老伴虽然退休了,仍在建设中的伍家岗长江大桥指挥部担任技术总顾问,因为工期紧、任务重,他几乎每天7点就出门去处理各类事务,或在工地一线指导。“我们都当过知青,返城招工时在培训班上认识的。”提及二人的相识,周念宁讲起了那段难忘的知青经历。

42年来,周念宁和周昌栋在工作上相互鼓励,在事业上彼此帮衬,生活上互相依靠,铸就一段美好姻缘。“他经常背着行军床,在野外搞勘查、测量,回到单位就进行设计,非常忙的。”周念宁说,周昌栋年轻又能吃苦,很受当时技术全面的老工程师江清政器重,很快成为工程连拔尖的年轻工程师。

从第一次独立主持普溪河大桥的设计,并担任施工指挥长,到让天堑变通途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大桥……周昌栋先后参与过宜昌百余座路桥的勘察设计和修建,推动了我市公路、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进步。1996年他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被国务院确认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交通部、省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0年被宜昌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评为“宜昌市最具影响力十大劳模”。

两人原定于1978年10月1日举办结婚典礼,周昌栋因为赶工期直到9月30日才从野外工地回来,不得已将婚期推迟到10月7日。“如果有怨言,那就太矫情了。因为懂他,就会用行动去理解和支持。”周念宁说,婚礼后第3天丈夫又背起行囊出发了,一去就是1个多月。

至今保留一封未寄的信

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周念宁一直在机关工作到退休,没能到一线去修路建桥,虽有遗憾但不后悔,“支持他就是支持我自己,因为他帮我圆了‘路桥梦’。”周念宁说,老伴主持修建过的公路、大桥完工后,她总会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与丈夫分享那份成功的喜悦。

同一批下乡当知青

那年1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周念宁与20多人同坐一辆车,从宜昌城区出发前往下乡目的地——贺家坪公社三友坪大队。“到了长阳很长一段是又陡又窄的盘山公路,车子在冰天雪地的路上行驶,稍有闪失就要出大事。”周念宁说,车子装了防滑链,司机凭经验在厚厚积雪中行驶,开得非常慢,中午到了一个叫钟家坳的地方,接下来的山路都是下坡,路上结着牛皮凌车子不敢走。接下来的路,周念宁和同伴们只好步行,“冰凌太滑了,我们一路上摔跤,1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5个多小时,天快黑的时候才到队里。”周念宁感慨道,从那时起就萌生了为乡村修桥修路的想法。其实下乡那些年,周念宁年纪小也从没干过农活,老乡体谅她,就经常安排她参与生产队的公路维护。

1972年5月,周念宁结束知青生活,返城招工如愿分配到当时的宜昌地区公路总段,成了一名真正的“公路人”。2个月的集中培训,她与同为知青返城的周昌栋相识,才知道他是同一批下乡到长阳,“他比我早两天出发的。”因这段相同的知青经历,周念宁与周昌栋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

她说:“他帮我实现了当初的路桥梦。”他说:“我的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他们是周念宁和周昌栋,一对献身宜昌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夫妻。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