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撬动行业的支点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7-20 12:02
c2p工业生态集群 外汇赠金鑫网 终末千年兽 简翡儿奇幻职场 ylfx cheqiren.com 淮南赛雷猴 重生带着半亩地 仔组词 缠绵致死

  一是人的变化。早期的开发商特别年轻,设计师的年龄相对较大,设计师自然掌握了话语主动权。近几年,开发商成了中年人,设计院年轻人挑大梁,这些成熟的开发商觉得自己更有经验,也就控制了话语权。

  嘉宾:曹嘉明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规划师,目前的接触面还比较偏窄,虽然大家开始往设计方面延伸,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其中的某一个细节的话,可能未必能够真正做到更好,或者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存在。只有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全程参与,才能真正将城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实质剖析出来,这也是设计师和开发商需要共同面对的。

  身处房地产行业,设计师也要研究其中的规律,要研究政策哪些是对的,哪些是暂时性的,哪些是长期性的。如果把这个规律掌握了,那么就会掌握本质的东西,掌握捷径。通过这几年的调控,锻炼了设计师的毅力和市场判断能力,设计师的视野更宽了。

  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曹嘉明:好作品需要开明业主

  此外,作为设计师,还要学会坚持,要能看到更高一些的层次,把该学的东西学到。设计师要靠自身的正能量、靠自身能力,去改变社会认识,改变开发商的认识。

  赵春水:要造房子而非画房子

  而设计师之所以觉得跟开发商干非常累,是因为中国的设计费标准很低。在国外,设计收费能达到5%以上,一些住宅或者公建项目会更高;在中国,开发商要求设计师从前期策划到实施再到后期服务都参与,尤其是后期的变更,要提供24小时服务,但是设计费却很有限。其实,开发商和设计师应该建立一种互相信赖的关系,如果互相信赖,所有的问题都能很好解决;如果没有信赖,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

  一方面,调控主要针对房地产,但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力度仍然比较大,所以设计机构的业务量每年仍然有一定的增长。

  嘉宾:赵春水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以开发商为导向,但是建筑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毕业将近30年了,我感觉现在的课本跟原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市场调研与研究不够。

  清华清控人居建设集团专务副总裁

  天津(楼盘)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 在一个营销时代,设计和营销之间怎样实现共赢?

  毛大庆:民族面临文化救赎

  设计师与开发商或者业主并不存在根本矛盾,最主要的是要定位准确。设计是一种服务,怎样把你的工作做好,这一点比较重要。

  中国设计师之所以总觉得自己像一个被雇佣的打工者,源于设计师本身没有一个很强的社会责任地位,跟国外同行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西方,设计师是客户的置业顾问,而在我国,许多设计师并不参与前期的策划,甘愿放弃自己的责任,反过来还埋怨开发商。

  反观国内现状,设计费低大家有目共睹,简直快连农民工收入都不如了。而在各种论坛上,只要谈到房子、谈到城市规划、谈到与城市有关的事情,80%以上是开发商在说话,开发商的话语权远远比设计师大。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北京(楼盘)万科总经理

  设计师和开发商的确有矛盾,既是挚爱的双方又是冲突的双方。一个好作品的诞生,必须有一个好的业主。

  主持人:毛大庆

  一个合格的职业设计师,除了要有专业精神,为业主提供服务之外,一定要站在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特别是要关注弱小群体。我反对在高校培养所谓明星式的建筑师。就像时装设计一样,巴黎、意大利发布的时装未必能够穿在街上,大部分设计师还得创造适宜人居的居住环境。

  那么,设计师跟开发商的矛盾究竟在哪里?其实,双方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或许还有很多共同的语言。但是,设计师往往希望把功能、理想、生活甚至哲学层面的思想,用建筑语汇表达出来,开发商更多的则是关注产品本身。因此,双方必须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我认为,这个契合点更多的还是在产品设计本身。

  上海(楼盘)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要撬动行业,单靠设计师肯定力量不足,但是设计师的文化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设计作品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也显示出设计师的话语权比较弱,这是整个社会文化层次非常深刻的一个问题,也不仅仅是开发商和设计师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从设计方来说,还是要提高我们的职业感,我们不仅仅是在做设计,而是在设计产品。设计的服务应该延伸,要参与到前期策划中。相对而言,设计师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开发商,但是如何用我们的设计和技术,把开发商的市场定位做好是我们的责任。所以,从设计单位来说,我们还应该有很多的工作去做。

  刘东卫:建筑教育亟须变革

  二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时,一个导游给我们介绍城市,谈到的基本都是各种不同的建筑,而且满嘴都是设计师的名字,每一栋房子他都能讲出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最让我惊讶的是,所有的房子都标注有设计师的名字。

  嘉宾:刘东卫

  现实中,更多的设计师为了生活而设计,或者为了设计而生活,这是甲方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庄惟敏:用设计感动人心

  设计师和开发商、开发企业之间并不矛盾,开发商往往关注时间、资金、成本等问题,设计师则要尽可能在变革时期,守护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理想,从职业角度,尽可能地做好服务。

  二是跟客户的关系。开发商在一线接触客户,必须把房子卖出去,直接责任很大;而设计院在二线,并不知道一线发生了什么,设计的作品往往与市场脱节,所以他的话语权自然而然地也就降下来了。

  ● 房地产调控多年,对勘察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压力和问题?

  国外的建筑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房子,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国内,则更多的是看谁画的图好。不客气的说,中国这30年设计的建筑质量是民工做出来的,所有的房子都出自民工之手,将来应该由产业工人来做。这样,国内的建筑水平才能有本质的提高。这正是国内建筑教育的缺失所在。

  设计的力量非常巨大,有些设计师是能够感动人心的,而且会感动几代人。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至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设计院和开发商各自都要有所改变,不要以为你给了钱我就给你干活,其实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应该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不是来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这样也就没有特点了。设计院应该开发有特点的产品,多做一些调研。

  建筑业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差距变化巨大。同样一个农民工,进到富士康生产出来的可能就是Iphone、IPAD这类产品,但是进到工地,生产出来的就是项目产品,差距显而易见,从几毫米、几微米的要求,到几厘米甚至10多厘米的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准确地做出好产品?所以,如何提高建筑水平,既需要跟实践结合,也要跟理论及生产工艺、现代科技结合。总之,设计师可以改变生活,好的设计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嘉宾:庄惟敏

  嘉宾:袁昕

  房地产调控本身是一个权宜之计,对大的设计院影响并不大。

  另一方面,调控对一些中小设计机构是有影响的,因为他们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为主,调控逼迫中小设计单位进行差异化的竞争,谋求在市场上生存,这是目前对设计单位的一种考验。

  设计师话语权的转变经历过两个不同阶段。

  ● 面对地产创新,设计师是否具有话语权?

  对文化的尊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尊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就国内建筑设计界来看,中国设计师的感受很明显。

  至于话语权问题,对于设计师来讲,首先是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要到位,如果设计师给开发商提供的咨询设计和产品达不到要求,开发商对设计师的尊重和信任程度会下降,自己的自信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如果设计师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让开发商觉得确实可信,能力和水平超越了他,或者达到了一定要求,设计师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有了。

  在国外,我遇到过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改革开放30年来,几个矛盾摆在设计师面前,一个是设计师跟领导的关系,再一个是设计师跟开发商的矛盾。

  房地产发展30年来,在规划设计层面似乎没有提出特别重要的理论支撑,许多学生学的内容一成不变,和市场脱节比较大。即使有一些实践和调研,也都比较肤浅。所以,就我个人来讲,这二三十年,都在大量地学习国外成果。中国的建筑教育已经到了亟须变革的时候。

  这两个社会现象的对比,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这是民族面临文化救赎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

  ●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设计师与开发商的差异在哪里?

  中国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周燕珉:营造设计核心竞争力

  嘉宾:刘晓钟

  刘晓钟:话语权来自于自身能力

  一是到新加坡出差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美国的电视频道,全天都在播放高层建筑赏析节目,请到的访谈嘉宾主角基本是设计师,包括纪录片的拍摄主角也都是设计师,而开发商只是有很少的镜头,顶多介绍一下开发商买了什么地、盖了什么东西,说完就没了。给人的感觉是开发商确实很没文化,话筒完全掌握在设计师手中。

  袁昕:好设计带来好生活

  嘉宾:周燕珉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