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欣庐等上榜(图)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09-12 13:34
砀山梨都华庭 133133韩剧 王小二丧尸漫画 伊夫雷亚4p事件图片 肥白老妇 灵域 22mt 向忠发受电刑的照片 ampm电视剧全集 处钕膜被捅烂m图片 赵子惠胸围 七音碑 gtv7号辞职 rtyssy 王的养子谁敢上 蜿组词

1996年,维修前的欣庐。

2002年,维修前的欣庐。

9月10日,笔帖式街老宅院。

  成都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包括欣庐、笔帖式街老宅院等6处

  9月1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获悉,成都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已由市政府批准公布,其中包括欣庐、笔帖式街老宅院等6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初叶,每栋建筑都有着独特风格、存有名人大家的烙印,如今经过保护和修缮,将重新展现在市民面前。

  老宅故事:曾云集陈寅恪等学术大家

  据了解,此次列入第二批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锦江区和武侯区,建筑年代以近现代为主。其中,欣庐、笔帖式街老宅院、崇德里民居3处为民居建筑,原四川大学女生院、四川大学志德堂、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3处为教育建筑。

  这6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典型近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也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校园建筑遗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如毗邻华西口腔医院、位于人民南路三段14号的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在抗战时期,这里是保存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命脉的圣地之一。曾蜚声海内外的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云集了陈寅恪、吕叔湘、闻宥等国内著名顶尖学术大家,为世界文化学术研究作出过卓越贡献。该建筑如今已修缮完毕,焕发出新的风采。

  位于大慈寺片区的欣庐和笔帖式街老宅院,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为数不多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和1911年后建筑的精华,是传统川西民居的典型代表。目前,这两处建筑的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

  老宅新生:修缮后将统一设保护标志

  据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负责人韩蜀霞介绍,第二批历史建筑经过反复调研踏勘,根据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进行认真筛选,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组织成都市历史、人文、建筑、规划等领域专家进行严格评审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审定后确认公布的。

  据了解,下一步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将对第二批历史建筑统一设立保护标志,同时,对需维护修缮的建筑将逐步推进修缮工作。该负责人表示,这些历史建筑承载了成都的历史记忆,是支撑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实施保护,是为了留住成都的根和灵魂,传承历史文脉,给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

  记者还了解到,这些老建筑根据其不同的风格、位置等,将以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如崇德里民居现为茶室及餐厅,而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修缮后,可能作为小型陈列室或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

  我们身边的这6处老建筑

  欣庐

  位于锦江区大慈寺片区内,系靠西糠市街的两层中式建筑,建筑面积625㎡,为近代建筑风格的三合院。曾于2008年完成修复,现保存完好。

  该建筑是大慈寺片区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之一,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和上世纪初叶建筑的精华。保护该建筑有利于保存城市记忆,增强大慈寺片区的文化凝聚力。

  建议对该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根据其原有风貌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后可作为主题咖啡馆。

  笔帖式街老宅院

  位于大慈寺片区内笔帖式街,建筑面积1220㎡,为传统民居建筑风格,部分已被拆除。曾于2008年完成修复,现处于空置状态。

  该建筑所在地系原笔帖式署衙门旧址。“笔帖式”是满语音译汉写,本义是写字人,汉语意译为“书记人”。清代规定凡重要文书都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所以就在总督府之下专设了负责掌管满文与汉文翻译事务的官职,就叫笔帖式,办公地方叫笔帖式署,所在街道也就叫笔帖式街。

  该建筑系笔帖式街仅存的老宅院,是大慈寺片区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之一,笔帖式街是成都市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名的街道,也是清代成都历史的重要见证。建议对该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根据其原有建筑风貌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后可用作精品酒店。

  崇德里民居

  位于锦江区红石柱横街,建筑面积539㎡,始建于1925年,大部分建筑于本世纪初被拆除,留存部分于2012年落架重修,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曾为著名作家、原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于抗战时期在乐山开办的嘉乐纸厂设在成都的办事处所在地。现为茶室及餐厅。

  该建筑既保留和传承了老成都的历史记忆,又是李劼人工作生活地及“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所在地,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重要的纪念意义。

  该建筑为主城区留存不多的川西民居院落,是成都传统文化和地方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建议对该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根据其原有风格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后仍用于经营高端餐饮服务业,并利用现有空间和立面,适当增加陈列和展示李劼人、嘉乐纸厂和“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内容。

  原四川大学女生院

  位于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建筑面积1920㎡,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座典型的川西风格三合院群落。1949年后用作校长办公室和中共四川大学党委办公室,是一批重要学者和教育家工作之地。现为四川大学后勤集团办公使用。

  该建筑修建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谢文炳、周太玄、彭迪先、温建平等均曾在此办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气息,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

  该建筑是西南地区20世纪40年代大学校园建筑重要遗存,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建议对该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根据其原有风貌进行保护性修缮,维修时应注意保护和恢复其历史风貌。建议修缮后将该处建设成为书院性质的文化艺术中心,展示四川大学文化形象,并可考虑增加陈列四川大学历任校长简介。

  四川大学志德堂

  位于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建筑面积3430㎡,建成于1915年。该建筑为华西坝中西合璧风格,由英国著名建筑学家弗烈特·荣杜易(Fred·Rowntree )设计。

  1949年后,该建筑曾长期作为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办公场所,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的陈志潜以及多位知名教授均在此教书育人,堪称中国近现代公共卫生学的摇篮,是百年名校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和基石。

  该建筑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中西合璧优秀建筑,是我国历史建筑瑰宝——原华西协合大学建筑群中的代表作,也是成都市最为重要的文化建筑、教育建筑遗存之一。

本篇编辑:admin